“战略金属”钛合金:国内钛材占全球一半,航空航天需求快速增长

钛合金熔炼技术复杂、加工难度大,目前,世界上仅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四个国家掌握完整的钛工业生产技术。钛工业产业链有两条不同的分支,即钛材工业和钛白粉工业。在钛材工业,
钛合金熔炼技术复杂、加工难度大,目前,世界上仅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四个国家掌握完整的钛工业生产技术。钛工业产业链有两条不同的分支,即钛材工业和钛白粉工业。在钛材工业,从钛铁矿和金红石采选开始,制造海绵钛,然后制成各种金属产品,用于航空航天、化工、船舶等领域。
1 钛及钛合金
 
1.1 钛:储量丰富、加工难度大的稀有金属
 
钛在地壳中的丰度为 0.56%,在所有元素中排第 9 位,储量远高于许多常见的金属,仅次于铁、铝居于第三位。由于钛熔炼技术复杂、加工难度大,钛被归为“稀有”金属。目前,世界上仅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四个国家掌握完整的钛工业生产技术。
 
有利用价值的钛矿物主要是钛铁矿(FeTiO3)和金红石(TiO2)。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22》资料显示,截至 2021 年末,全球钛铁矿储量为 7.0 亿吨,占比 93%,金红石储量为 0.49 亿吨,占比 7%。全球钛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非、中国、印度和肯尼亚等国。中国钛铁矿储量 2.3 亿吨,占全球总储量的 33%,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的钛资源中钛铁矿多,金红石矿少;贫矿多,富矿少;无单一钛矿,均为多金属共生矿,钙、镁杂质含量高,采选冶炼技术难度大。
 
钛工业产业链有两条不同的分支,即钛材工业和钛白粉工业。在钛材工业,从钛铁矿和金红石采选开始,制造海绵钛,然后制成各种金属产品,用于航空航天、化工、船舶等领域;在钛白粉工业,从钛铁矿和金红石采选开始,通过化学过程生成化工中间产品钛白粉,用于涂料、塑料和造纸等行业。
 
海绵钛为钛材行业基础原材料,但不同的下游运用领域对海绵钛的品质等级要求不同。根据海绵钛国家标准,按钛含量、杂质含量的高低和硬度按等级由高到低,海绵钛可划分为 0A级、0 级、1 级、2 级、3级、4 级、5 级;按粒度大小,一般为 0.83mm-25.4mm,小粒度为0.83mm-12.7mm,细粒度为 0.83mm-5.0mm。
 
高端钛合金生产原料以 0 级海绵钛为主。例如,西部超导采购的海绵钛主要为 0 级和 1 级海绵钛,以 0 级为主,颗粒度为 3mm-12.7mm 的小颗粒,并对相关参数有特殊的内控技术标准。一般的民用钛合金相关企业采购的均为标准规格的海绵钛,西部钛业采购的海绵钛主要为标准规格的 1 级海绵钛和部分 0 级、2 级海绵钛。
 
国内海绵钛产量近几年持续增长。2020 年,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对国内 12 家海绵钛生产企业产量的统计,共生产海绵钛 12.30 万吨,同比增长 44.9%。
1.2 钛及钛合金类型
 
海绵钛(或海绵钛加合金元素)经熔炼形成钛铸锭,再经锻造、轧制、挤压等塑性加工方法将铸锭加工成材,即钛材。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的数据,2020 年,我国钛材产量达到近 10 万吨,占全球钛材产量的 50%以上。钛材按是否添加合金元素、牌号、形态和用途等有多种分类方法。
 
钛合金是以钛为基加入适量其他元素,调整基体相组成和综合物理化学性能而形成的合金。按相组成钛合金可分为:密排六方结构的 %u3B1 型钛合金(包括近 %u3B1 型合金)—即国内牌号 TA,体心立方结构的 %u3B2 型钛合金(包括近 %u3B2 型合金)—即国内牌号为 TB,两相混合的 %u3B1+%u3B2 型钛合金—即国内牌号 TC。
 
%u3B1 型和近 %u3B1 型钛合金具有良好的蠕变、持久性能和焊接性,适合于在高温环境下使用。%u3B2 型和近 %u3B2 型钛合金在室温至 300℃左右具有高的拉伸强度,但在更高的温度下,合金的蠕变抗力和耐热稳定性急剧下降。%u3B1+%u3B2 型钛合金不仅具有良好的热加工性能,而且在中高温环境下还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2 国内钛合金需求:以化工和航空航天应用为主,航空航天需求快速提升
 
钛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热系数低、耐高温低温性能好、耐腐蚀能力强等突出特点,最早被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现在其应用领域已向化工、石油、电力、海水淡化、建筑、日常生活用具等领域拓展,被誉为“现代金属”、“战略金属”。
 
我国钛材使用以化工领域为主。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的统计,国内主要钛材生产企业在化工领域的销量占总销量比例为50%左右。近几年,国内航空航天领域钛材需求量快速增长,国内主要钛材生产企业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销量占比由 2010 年的 9.7%提升至2020 年的 18.4%。
国内航空航天领域钛材销量保持快速增长。2020 年,国内主要钛材生产企业在航空航天领域合计销量约 17228 吨,同比增长 36.73%,较2010 年 3603 吨的销量复合增长率为 16.94%。
 
航空钛合金主要应用于飞机结构件、航空发动机结构件以及航空紧固件等。飞机结构钛合金使用温度要求一般为 350℃以下,要求其具有高的比强度、良好的韧性、优异的抗疲劳性能、良好的焊接工艺性能等,主要应用部位有起落架部件、框、梁、机身蒙皮、隔热罩等。发动机用钛合金要求具有高的比强度、热稳定性好、抗氧化和抗蠕变性能良好,主要应用领域有压气机盘、叶片、鼓筒、高压压气机转子、压气机机匣等。航空紧固件用钛合金要求具有较好的加工性、无磁性、耐腐蚀性等,主要包括钛合金铆钉、钛合金螺栓等。
 
2.1 飞机机身结构件:军机和民机钛合金用量均持续提升
 
2.1.1 机身结构件钛合金应用:用于机翼、起落架、尾翼等重要结构件
 
钛合金因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蚀、耐高温、无磁、可焊、使用温度范围宽(-269℃-600℃)等优异性能,且能够进行各种零件成形、焊接和机械加工,在航空领域很快得到广泛应用。20 世纪 50 年代初,军机开始使用工业纯钛制造后机身的隔热板、机尾罩、减速板等受力较小的结构件。20 世纪 60 年代,钛合金进一步应用到飞机襟翼滑轨、承力隔框、中翼盒形梁、起落架梁等主要受力结构件中。
 
以美国 F14 战机为例,钛合金占 F14 战斗机结构重量的 26%,使用钛制成的组件包括机翼结构、起落架部件、尾部结构,以及小型紧固件、弹簧和液压管等。
采用钛合金作机身材料有多方面优势:1)替代钢和镍基高温合金可大大降低飞机质量;2)能够满足飞机强度要求,与铝合金相比,60%左右质量的钛合金即可达到相同的强度。3)耐腐蚀性良好,钛合金不需要表面防腐涂层或者镀膜。4)与聚合物复合材料电化学相容性好。5)限制空间内满足强度要求,例如,波音 747 的钛合金起落架梁。
 
军用飞机方面,国外先进战机用钛量占机体结构总质量的 25%左右。美国 F-35 战机钛用量达 27%,F-22 战机钛用量高达 41%,其机身主承力梁和框架采用钛合金整体锻造而成,创造了迄今为止战斗机钛用量的最高纪录。美国 B1 轰炸机和 B2 轰炸机钛合金用量分别为 21%和 26%。美国运输机用钛量也由早期服役的 C5 的 6%增至 C17 的10.3%,俄罗斯伊尔 76 运输机用钛量更是达到了 12%。
 
民航飞机方面,由于复合材料的大量使用,与复合材料相容性更好的钛合金用量也在逐步增长。空客飞机钛用量从第三代 A320 的 4.5%增至第四代 A340 的 6%,A380 的用钛量增加到了 10%,而 A350 客机的钛用量进一步提高到 14%左右;波音飞机用钛量从最初波音 707 的0.5%逐渐增至波音 747 的 4%,再到波音 777 的 7%,波音 787 的用钛量已提高到 15%左右,基本与空客飞机保持同步。俄罗斯的新型客机 MS21 钛合金用量占比高达 25%,是目前民用运输机钛用量的最高纪录。
 
国内方面,军用歼击机从初始用钛量只有 2%的歼 8,逐渐增加至用钛量为 4%的歼 10,歼 11 用钛量增加到 15%,歼 20 用钛量达 20%。大型军用运输机运 20 的钛合金用量为 10%,与美国先进的 C-17 运输机的钛合金用量相当。民用飞机上,商用客机 ARJ21 的钛合金用量 4.8%,而 C919 大型客机广泛采用钛合金,其用钛量已达到 9.3%,主要用于机头、吊挂、尾翼、外翼和中央翼盒等。
 
2.1.2 机身结构件钛合金材料:Ti-64 应用最为广泛,向更好的加工性能发展
 
目前,在航空领域使用的钛合金材料主要有 TC4(美 Ti-64 合金)、TC18、TC21、TA15、TB6(美 Ti-1023 合金)等。Ti-64 钛合金是最早问世同时也是最经典的钛合金,其设计使用温度最高可达 350℃。Ti-64 不仅具有耐高温性,还具有十分优良的塑性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
 
TC18 具有较大淬透性,适合制造大型锻件。俄罗斯根据波音和空客等民机需求,在 TC18 合金基础上开发了 Ti-55531 钛合金。Ti-55531强度较高,而且具有优越的淬透性和更宽的加工窗口,已在 A380 飞机吊挂接头和起落架支柱等零件上使用。
 
铸造钛合金方面,航空领域应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多的铸造钛合金是ZTC4 钛合金。我国研制和生产的钛合金铸件中,ZTC4 和 ZTA15

相关热词搜索:钛合金 航空航天 复合材料

上一篇:航空航天高强铝合金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航空制造企业应如何布局供应链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本站原创)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分享到: 收藏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