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文章 > 正文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知识盘点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有机高分子材料为基体、碳纤维为增强材料,通过复合工艺制备而成,具有明显优于原组分性能的一类新型材料”。它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抗疲劳、耐腐蚀、可设计一性强、便于大面积整体成型以及具有特殊电磁性能等特点,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航空结构材料之一。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所用基体树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热固性树脂,另一类是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由反应性低分子量预聚体或带有活性基团高分子量聚合物组成,成型过程中,在固化剂或热作用下进行交联、缩聚,形成不熔不溶的交联体型结构。常用的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双马来亚酞胺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由线型高分子量聚合物组成,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和熔融,只发生物理变化。常用的有聚乙烯、尼龙、聚醚醚酮等。
常见碳纤维材料品种:
1、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陶瓷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耐磨性、耐高温性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工和民用产品。但是,它的致命弱点是脆性大,并且对裂纹、气孔和夹杂物等细微的缺陷很敏感。用碳纤维增强陶瓷可有效地改善韧性,改变陶瓷的脆性断裂形态,同时阻止裂纹在陶瓷基体中的迅速传播、扩展。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碳纤维增强陶瓷材料是碳纤维增强碳化硅材料,因其具有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在高温下服役不需要额外的隔热措施,因而在航空发动机、可重复使用航天飞行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2、碳/碳复合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是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的简称,也是一种高级复合材料。它是由碳纤维或织物、编织物等增强碳基复合材料构成。碳/碳复合材料主要由各类碳组成,即纤维碳、树脂碳和沉积碳。这种完全由人工设计、制造出来的纯碳元素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异性能,除具备高强度、高刚性、尺寸稳定、抗氧化和耐磨损等特性外,还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和假塑性。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中,强度高、不熔不燃,仅是均匀烧蚀.这是任何金属材料无法与其比拟的。因此广泛应用于导弹弹头,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以及飞机刹车盘等高科技领。
 
3、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增强纤维,金属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与陶瓷相比,具有高的韧性和耐冲击性能。金属基体多采用铝、镁、镍、钛及它们的合金等。其中,碳纤维增强铝、镁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比较成熟。制造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技术难点是碳纤维的表面涂层,以防止在复合过中损伤碳纤维,从而使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下降.目前,在制备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时碳纤维的表面改性主要采用气相沉积、液钠法等,但因其过程复杂、成本高,限制了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
 
4、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将碳纤维加人到水泥基体中即制成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e-ment Compoistes,简称CFRC),称纤维增强混凝土。在水泥基材料中掺入高强碳纤维是提高水泥复合材料抗裂、抗渗、抗剪强度和弹性模量,控制裂纹扩展,提高耐强碱性,增强变形能力的重要措施。
 
此外,碳纤维还具有震动阻尼特性,可吸收震动波,使防地震能力和抗弯强度提高十几倍。更为可贵的是,碳纤维具有导电性,将其加入到水泥基体中,赋于水泥基体智能性,极大地扩大了混凝土的应用范围。
 
CFRC复合材料在承受负荷时表面不产生龟裂,其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断裂韧性比不增强的高几倍到十几倍,其冲击韧性也相当可观。短切碳纤维增强水泥所用碳纤维的长度一般为3一6nm,直径为7一20μm,抗拉强度范围在0.5一0.8GPa。普通水泥的强度通常为11.76MPa,若按重量掺入15%的碳纤维,其强度可达到245MPa;若掺人量为20%时,强度可高达548.8MPa。
 
此外,与普通混凝土相比,CFRC具有质轻、强度高、流动性好、扩散性强、成型后表面质量高等优点,将其用作隔墙时,比普通混凝土制作的隔墙薄1/2~1/3,重量减轻1/2一1/3。CFRC有多种规格,其中短切碳纤维增强混凝土主要用在屋面、外墙、内墙、地面、天棚等方面;长纤维混凝土用在承重构件方面,由它制成的构件尺寸稳定,同时还具有防静电性、耐磨耗、耐腐蚀等性能,因此,CFRC性能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猛。

相关热词搜索:碳纤维复合材料

上一篇:《Acta Materialia》:​电子束增材制造修复316L不锈钢的动态性能
下一篇:材料力学中截面的几何属性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本站原创)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分享到: 收藏
热门评论